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动态

我的入党故事 | 黄敏:追寻红色记忆 勇担时代使命

发布日期: 2021-07-05 浏览数:3333

从大别山麓到东海之滨,再回到湖北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投身国防科技事业,每一次的选择都让我对党的认识不断加深。习总书记强调“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即将迎来党的百岁华诞之际,我将从家乡的红色历史出发,回顾入党初心,铭记使命担当。

1.jpg

我的家乡位于大别山麓的革命老区——湖北黄冈。在革命战争年代,黄冈就是一片红色热土,从这里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三位党的一大代表,涌现出林育英、林育南、宛希俨、宛希先、李子芬、邓雅声等一大批革命烈士,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早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在这里爆发,建立了长江以北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了红四方面军,为革命队伍输送了大量血液,也造就了第一将军县——红安县。这些从小就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早已融化成为我关于家乡最初的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便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2.jpg

3.jpg

作为成长在革命老区的学子,党对我的影响无处不在,让我感触最深、受益最多的是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革命老区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以我的家庭为例,我的爷爷是建国前出生的老区农民,年幼时失去父亲,只能以放牛为生,更遑论读书识字了。我的爸爸和小叔也因为家庭贫困,念完初中就不得不辍学去谋生计。但到我读书时,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家里已经没有再为学费发过愁,身边也极少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的同学。随着不断学习和深入了解,我逐渐体会到:正是中国共产党让千千万万像爷爷这样的穷苦农民从旧社会解放了出来,有了自己的土地;正是中国共产党让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孩子拥有了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有了创造新生活的希望!

在家乡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无时无刻不在增进我对党的认识。家乡的红色历史让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苦难辉煌,家乡的时代变迁更能让我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沧桑巨变,也唤起了我加入党组织、成为建设祖国的排头兵的初心理想。

来到交大后的第一个学期,我便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2017年6月9日,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发展和考察期,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优秀党员为模范,磨砺品格,磨练党性。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学习,我对党员身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一名合格的党员不仅体现在优异的学业成绩和出色的工作能力,更要主动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

大一时,我加入了学校的爱心家教志愿团队,为学校附近社区义务提供家教服务。我负责辅导的学生家庭比较特殊,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类似的留守经历。当得知他们的父母都是援藏干部,大学毕业后就去到西藏工作至今,我钦佩不已。也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我克服学业压力,主动承担起他们接下来四个学期的家教任务。原定要求每学期8次的家教辅导,我争取每周末都抽出一天时间,将其提高到每学期16次,让他们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我也因此获评“优秀爱心教员”。这次的经历,既让我有幸结识了优秀的党员干部,也让我体会到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4.jpg

5.jpg

6.jpg

大四升学以后,我想起四年前初入交大略显生涩的自己,也是在当时的班主任的引导下,一步步敞开心扉、融入班集体,因此,本着服务新生入学、引导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初心,我主动报名参加了学院2018级本科新生班主任的选拔,并顺利通过面试。入学之初为同学们精心筹划的生日会,让大家在欢快的气氛中快速熟悉了彼此;客串出演班风大赛舞台剧,更让我为班级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青春朝气所感动。与同学们的相处,既是一个不断了解他们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

作为一名交大工科学生,为大国铸重器一直是我的职业理想。2016年,在母校120周年校庆典礼上,我有幸现场聆听了黄旭华院士的演讲。在黄老“隐姓埋名三十年,终生报国不言悔”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的激励下,我和同为党员的女朋友宋思蒙都坚定科技报国的决心。最终在择业时,我们双双选择追随黄院士的步伐,前往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工作,投身国防科技事业,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交大学子的责任担当。

7.jpg

8.jpg

9.jpg

“党的决定我从来没有含糊过”是黄旭华院士对入党初心的坚守,“廉洁奉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是黄旭华院士对党员身份的要求,他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在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青年党员,我们也应该勇担时代使命,在工作中始终牢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〇九精神,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核动力装备总体研究设计中心这一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