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智能信息处理与计算机科学—纪念图灵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1月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电信群楼3号楼200号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微软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可扩展计算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举办。
研讨会邀请了9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有关大数据问题的学术报告,内容涵盖了智能信息处理模型与方法、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医学基因组学。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兼职教授、张钹院士介绍了大数据时代模式识别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徐宗本院士从模型、算法与应用方面介绍了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中的结构稀疏性问题,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查红彬教授介绍了基于流形对齐的图像匹配与编辑算法及应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徐波研究员介绍了计算大脑研究的概况及进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张济研究员介绍了智能信息处理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微软亚洲研究院理论组陆品燕研究员从理论计算机科学角度介绍了智能信息处理中的统计推理问题,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陈翌佳教授介绍了理论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与算法问题、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梁晓峣教授介绍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的处理器结构设计和测试方法,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俞凯特别研究员介绍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统计语音合成中的连续基频建模框架。
最后,张钹院士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张钹院士认为,当前大数据时代智能信息处理的研究可归结为四个关键词:Statistics (统计)、Knowledge(知识)、Structure(结构)和Abstraction(抽象)。另外,张院士还勉励大家,特别是青年学生,虽然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距图灵有很远的距离,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在学问上去接近他,做出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张院士说,巨人之所以为巨人,不是因为他们自己高大,而是因为他们站在高山上。在大数据问题刚刚提出一年多的时间里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其目的正是希望能够把大家带到大数据问题研究的高山上,离那些巨人近一点。这样大家就不用去仰望那些巨人,而是能更好的了解巨人的世界,甚至最终自己成为巨人。
上海交通大学张文军副校长、教育部-微软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傅育熙教授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宋罗兰女士分别致欢迎辞。张文军副校长简单介绍了大数据对智能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简单回顾了图灵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傅育熙教授与宋罗兰女士分别介绍了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成果和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国内高校合作和联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计划和项目。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过敏意教授、副系主任吕宝粮教授和张丽清教授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报告会。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学生200余名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场面热烈,报告厅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