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班(简称“吴文俊班”)计划招生通知
“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班”等你来!
吴文俊班:
上海交通大学从2019年开始实施“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班” (简称“吴班”)计划,该班是以中国人工智能先驱,交大著名校友吴文俊命名的博士精英试点班。“吴班”以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学术大师与企业科学领袖为目标,探索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培养。学校设立“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班”基金,资助入选吴文俊班的博士生。“吴班”现面向2021级全日制博士招生,同时面向2019级全日制博士进行吴班2019级增选。
“吴班”概况
“吴班”瞄准人工智能科技前沿和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相关原创性研究,以探索人工智能拔尖博士生培养模式,打造顶级博士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宽阔视野、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为目标,旨在推动人工智能科技的不断创新。
(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吴班”正式启动)
人才培养
“吴班”的设立,进一步完善了上海交通大学电院人工智能人才贯通培养模式。本科生期间,学院重视对学生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及能力方面的培养。研究生期间,学院以人工智能研究院为平台,带领学生重点探索行业内的前沿内容。“吴班”则旨在着重培养潜在的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电院在过去近20年探索了ACM班、IEEE试点班等拔尖人才培育模式,在人工智能领域培养了诸如依图科技林晨曦、第四范式戴文渊、商汤科技徐立、云天励飞陈宁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
(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班举行开班仪式)
(毛军发院士、苏跃增教授、应陵副所长和张文总裁共同为首批吴班20位同学颁发录取证书)
培养环节
1、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生培养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质量控制,对每个环节严格把控和考核,建立退出机制,每学期由吴班招生与考核委员会考核,连续两次不通过考核者给于退班处理。
2、建立“人工智能+X”复合平台,为人工智能与数学、医学、生物学、金融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提供支持。
3、为学术成果优异同学推荐高水平就业(如高校教职,知名企业人才计划)。
(吴班学生与图灵奖得主Reddy教授交流)
奖学金资助
1、学校设立“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班”基金,资助入选吴文俊班的博士生
2、经“吴班”招生与考核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毕业生颁发荣誉证书
其他说明
1、组建“吴班招生与考核委员会”,由国内外资深专家组成,负责选拔与考核学生。
2、年度考核等培养环节没有通过的博士生,退出“吴班”,转为正常博士生培养。
3、“吴班”的招生名额为每年20-30人左右。
4、“吴班”每年面向入学满两年的全日制博士生进行增选。
历届“吴班”学生表现
目前“吴班”已招收两届学生,首届2019级共录取20名学生,第二届2020级共录取19名学生,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全国各985高校,包括中科大少年班,上海交通大学ACM班等精英班级。人均发表人工智能顶会顶刊(CCF A为主)论文1.07篇,其中包括ESI高被引论文等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工作。
2019级/2020级吴班学生部分获奖统计:
国家奖学金5人次;CCF-CV新锐奖 2人次;杨嘉墀奖学金1人次;周维榦任月华奖学金1人次;百度奖学金1人次;微软学者奖学金1人次;字节跳动奖1人;WAIC20青年优秀论文奖
代表学生简介:
方浩树
方浩树,博士前两年获得CCF-CV新锐奖(全国3人),百度奖学金(全球10人),微软学者(亚太地区12人),字节奖学金(全球10人),交大本科与博士期间发表15 篇国际人工智能顶会,总引用量逾1600次, 并担任顶级会议及期刊(如TPMAI,TRO, IJCV)的审稿人,作为主要贡献者开源Alphapose系统在Github开源社区上所有项目中排名前万分之五。同时方浩树同学还作为四代AI 代表接受新华社专访。
汪润中
汪润中,入选2021年CCF-CV新锐奖(全国3人),深入研究机器学习、图论、组合优化,尤其是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图匹配等组合优化问题。目前已经发表TPAMI, NeurIPS, ICCV, CVPR一作论文7篇。
杨学
杨学,主要从事目标检测尤其是高精度旋转目标检测的相关工作。博士期间以一作身份发表CVPR/ICCV/ECCV/ICML/NeurIPS/AAAI等顶级会议6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1000。
庞博
庞博,博士入学第一年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在人工智能顶级会议及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篇。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中的视觉序列理解问题,其为视频理解任务设计的半耦合结构模型发表于《自然》杂志人工智能子刊。
报名方式
“吴班”现面向电院2021级全日制博士招生,同时面向2019级全日制博士增选,有意向报名的同学请在11月8日12:00前报名。
邮件请发送至:AI_SJTU@sjtu.edu.cn。
(邮件主题请注明2021级申请或2019级增选)
报名材料点击原文阅读或复制下方链接获取
Copyright© 201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